程序员玛丽的星海方舟

Pow(x, n)%10 (快速幂+大数取模问题)

题目描述

给定2个非负整数x, n, 需要求 x^n (x的n次方)的最后一位。 x, n都可能很大很大。

任何数的0次方都是1.

分析

思路1

不难发现规律: ((x%y)^n)%y = (x^n)%y

read more ...

JS: Union-find(quick-union + weighting + path compression + map)

简介

Union-find,合并-查找,这个算法是在学习Algorithms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。

用于解决的问题

假定一个学校的圈子中,有A,B,C...这些人,而A,B存在联系,B,C存在联系,若要寻找A,C是否存在联系,只要存在B这个媒介,那么就说明有联系。为了建立这样的关系网,把存在联系的人连接合并成集合,这样在判断联系时,只需要判断是否存在这个集合里即可。抽象地说,就是在一个图中划分出连通子图。

核心的方法需求

Union(p, q): 将点p和点q建立连接的方法。

Find(p): 寻找点p所在的子集。通常用Find(p)==Find(q)来判断p和q具有连通性。

read more ...

关于我如何艰难地在公司业务中实现侧滑置顶删除功能(二)

上一章内容:关于我如何艰难地在公司业务中实现侧滑置顶删除功能(一)

原代码不再贴出。

新的工程需求

上次算是做出来一个像样的侧滑置顶删除功能了,在微信小程序调试中以及安卓机上调试都没有问题,但在iOS测试机上运行时却出现了问题:

不知道是因为这个APP在iOS端上的一个整体功能还是微信小程序原生的触发,在右滑取消菜单的时候会触发一个返回到上级页面的操作……着实是让人不解。理论上,iOS原生的返回手势只有在手指接近屏幕左侧且右滑的时候才会触发。事实上,这个APP的另一个模块也有类似的侧滑删除功能,且右滑该条消息取消菜单时不会触发返回。于是mentor带我去请教了负责这块的iOS开发大哥,他表示:可以尝试在右滑取消时接管手势,但是微信小程序如何实现他也不知道。

初步想法:阻止手势穿透

微信小程序的事件有着冒泡机制,而手势则是整个窗口的一些事件(具体事件为tap, touchstart, touchmove, touchend, touchcancel等)。在wxml代码中进行事件捕捉时,需要设定组件的属性catchtap/bindtap, catchtouchstart/bindtouchstart等,这些都是用来捕捉微信小程序原生事件的属性。catch和bind的区别则是,catch会阻止事件冒泡,而bind不会。也就是说,只要设置catchtap,tap事件就会被局限在这个组件上,在它之后可能会收到事件的父组件、子组件都无法收到这个事件了。所以,如果对消息条组件设置catchtap,会不会就能够阻止页面返回呢?

read more ...

关于我如何艰难地在公司业务中实现侧滑置顶删除功能(一)

工程需求

开发的应用:用微信小程序经由hera生成的跨平台移动端APP。

在“收藏列表”的模块中,需要添加一个类似于微信/QQ对话列表,对每一条信息左滑可以置顶或删除的功能。

方案参考

由于公司的APP构建框架似乎无法显示微信的新组件movable-view,因此选用了网络上使用view组件来实现的方案。

参考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LiaoFengJi/article/details/105218664

read more ...

微信小程序:灵活适配不同标题栏高度的设备的方法

工程需求

开发的应用:用微信小程序经由hera生成的跨平台移动端App。

作为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了这样的需求:需要顶部的标题栏和选择标签栏保持一直在窗口顶部(样式即top:0; position:fixed;),而其他的内容组件则可以随着页面滚动(样式即position:absolute;)。而我开发的小程序属于跨平台App,不知道公司的标题栏大小是如何设置的,总之会产生不同设备上标题栏高度不一的问题(尤其体现在微信小程序和hera生成的Android/IOS应用之间)。那么则需要解决一个问题,如何让absolute的内容组件自动贴着fixed的顶部组件生成呢?

首先,对于需要分别设置不同position的组件,当然不能使用flex布局之类的进行自动黏贴。那么接下来的想法是想办法获取fixed部分的底部高度。

方案参考

在公司其他员工的代码中发现了这样的操作:在html页面中建立一个wxs脚本,运行时获取设备是否为Android,如果是则通过Android系统接口获取标题栏高度而进行对固定内容组件的top样式的渲染,否则就不要使用位置fixed。

私以为,还能够用更优雅的代码和适配性更强的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,于是经过一番思考有了以下的方案:

read more ...